湖北日報訊 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賀延虎 莊輝錦
  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之南,是西藏山南。
  在那裡,走同樣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,生同樣的病也許面臨的就是死亡。
  20年來,從長江流域到雅礱河畔,一批批荊楚兒女,不畏高原艱辛,在對口支援山南的實踐中,開創了以幹部、人才援助為龍頭,以資金、物資援助為重點,以項目建設、經貿合作為載體,以促進雙方交流合作、共同發展為目標的援藏工作格局,寫下一份湖北特色的援藏答卷。
  6月,格桑花盛開的時節,迎著高原燦燦陽光,記者走進山南。
  舉全省之力——
  項目建設和產業培植相結合,“輸血”更幫助“造血”
  乃東,海拔3565米。完結鄉完全小學一間教室,老師的教鞭在電子黑板上輕起輕落,洛桑的目光緊緊跟隨。5年級的洛桑喜歡上學,成績全年級第一。
  瓊結,海拔3900米。縣雙語幼兒園小班,5歲的旦增珠扎唱了一曲《幸福歌》,全班小朋友拍手鼓勵,旦增珠扎反倒害羞地跑回座位。
  曲松,海拔4200米。下洛小康示範村戶外健身處,62歲的格桑拉姆身著藏袍,卻絲毫不影響鍛煉的興緻,這是她每天的必修課。
  加查,海拔3200米。縣蔬菜種植大棚,在湖北農技專家悉心指導下,黃瓜、茄子、辣椒迎來又一季的豐收,承包戶格桑卓嘎感激不已。
  奔波在6月的山南,看見的是一路的笑臉,感受的是援建項目的民生溫度。
  將有限的資金,向基層傾斜,向農牧民傾斜。沒有水泥路,鋪路;沒有自來水,接水;沒有活動場所,修廣場、建劇院;沒有幼兒園、養老院,創造條件開辦。
  援藏,就是要援到藏族百姓的心裡。
  20年,我省投入援藏資金13.4億元,援建各類項目410個,用於基建的資金占八成以上。
  索朗格桑,更有一番體會。在華新水泥西藏公司,這位藏族漢子的激動溢於言表:“建廠時我是普通工人,現在當上車間主任,月收入過萬,真是奔小康了!”據稱,該公司2/3是藏族員工,他們都是產業援藏的直接受益者。
  2004年,華新水泥股份公司落戶山南,成為迄今為止單體投資最大的援藏經貿項目。2009年,華新水泥西藏公司擴建生產線,形成年產水泥120萬噸的產能。去年,該公司創工業總產值32億元,利稅總額躋身西藏工業企業三甲。
  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,符合西藏發展實際,華新模式生動演繹了援藏之路由“輸血”向“造血”的嬗變。
  近年來,隨著大冶有色、稻花香集團等一批企業進藏,產業援藏正釋放著越來越大的能量。
  2013年,山南地區完成生產總值86.6億元,是對口援藏前的18倍;財政收入7.93億元,翻了53倍。“20年來,湖北堅持輸血、造血雙驅動,推動山南經濟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跨越。”山南地委書記其美仁增說。
  集全省之智——
  “派出去”和“請進來”相結合,培養技能更扶持人才
  6月8日,加查縣人民醫院病房,一名剛出生的嬰兒因吸入性肺炎,呼吸窘迫,出現紫紺。
  若是以前,嬰兒發生這樣的危急狀況,只有兩種選擇:要麼轉診至160公裡外的地區醫院,要麼聽天由命。而如今,有了醫生李桂芬。
  李桂芬是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醫生,今年初到加查執行短期援藏任務。
  只見她麻利地為嬰兒插管、清理呼吸道、輸氧,再作抗炎處理和補液,嬰兒轉危為安。
  據副縣長陳忠軍稱,加查本來沒有兒科,新生兒死亡率高達22.3‰。李桂芬等一批援藏醫生來後,力促醫院組建兒科,開展新生兒救治,今年未出現新生兒死亡病例。
  我省是科教大省,為西藏輸送人才,有長期駐藏,也有短期輪崗。20年,我省先後選派7批321名黨政幹部、500餘名專業技術人才赴藏,他們主動出思路、想辦法、解難題,把智慧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。
  省農業廳援藏幹部覃雙鶴,背著氧氣瓶,在海拔5300米高寒地區開發沼氣利用,讓當地農牧民告別了燒牛糞、無蔬菜的歷史。
  省商務廳援藏幹部付再軍,充分調研並編製完成《西藏山南地區城鄉商貿物流業20年發展規劃》,填補了西藏無城鄉商業網點規劃的空白。
  宜昌市援藏幹部石顯銀,出台蟲草採挖管理細則,嚴控私挖亂採,實現了無外來人員採挖、無安全事故、無社會治安違法案件的“三無”目標。
  開啟受援地區的智力引擎,必須改變單向度的“外腦植入”,建立雙向度的智力傳輸通道。
  20年來,我省智力援藏堅持“派出去”和“請進來”相結合,接收山南地區在各領域選拔出的優秀人才,到我省接受培訓和學習。全國一流的武漢西藏中學,連續6年,一類本科上線率達100%,大批優秀畢業生成長為西藏現代化建設各條戰線上的主力軍。
  傾全省之情——
  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,是感情付出更是責任使然
  武漢,最繁華的解放大道上,有一家名為“西藏印象”的店面。
  神秘的藏香,精美的唐卡,獨具藏式風格的花草鳥獸圖,這裡除了展示“最炫民族風”,還是全國首家漢藏文化交流基地。
  基地主任斯朗·丹增曲培是一名康巴漢子。他介紹,作為西藏在內地的窗口,基地承擔了漢藏交流的各項活動,並不斷將內地的先進技術、管理模式、民間資金等向西藏輸入。
  這種援藏形式,是“武漢模式”的亮點之一。“武漢模式”是什麼?其核心,就是全方位、寬領域、多層次的立體式援藏。
  越來越多有志向、有熱情、有能力的單位和個人,參與到援藏工作中來。武漢市13個街鎮,對口幫扶乃東7個鄉鎮;武漢大學教師楊昌林35年如一日,把自己的小家辦成藏族學生的大家,為在漢藏族學生排憂解難;企業家林峻霆每年捐助70萬元,用於乃東教育事業……
  當年位於西藏自治區中游水平、經濟欠發達的乃東縣,如今已是藏南的一顆明珠,城市和農村建設發展水平都已走在西藏前列。
  借外力,用內力,重合力,借鑒“武漢模式”的經驗,我省逐漸形成政府主導、社會參與的“湖北模式”。“湖北模式是科學援藏模式,從根本上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果普惠西藏人民。”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說。
  援藏,得益於科學的理念,得益於信仰的力量。這信仰,是援藏幹部人才面對西藏經濟發展、安全穩定考驗時,從容堅定、大局為重的責任情懷,是面對高寒缺氧、久別思親的孤苦時,變苦為樂、以苦為樂的堅毅作風,更是肩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時,把西藏當故鄉、把藏區百姓當親人的真情投入。
  連續參與兩批援藏的山南地區行署副專員柯東海,自掏腰包,為一名農牧民償還5000元的貸款;第六批援藏幹部周耕,積勞成疾,患上嚴重關節炎,卻拄著拐杖深入調研,被當地群眾稱為“拐杖書記”;第七批援藏幹部朱華平,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村——5373米的乃東縣普瑪江塘鄉措果村蹲點,切實解決村裡用水、用電、修路的難題。
  海拔的高度有限,精神的高度無限。一批批援藏幹部及專業人才,艱苦絕不怕苦,缺氧不缺精神,掉肉不掉骨氣,他們用實際行動,把“援藏”這個神聖的名詞,註解出幸福與感動、溫暖與責任、震撼與跨越的豐富內涵。
  雄鷹見證藍天的高遠,雪山彰顯大地的壯闊。科學援藏的湖北新篇章,綿綿無盡、濃墨重彩在青藏高原上鐫刻!
  (原標題:大寫在山南的靚麗答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b10ebuim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